从穷小子到委员长,蒋介石真有本事?其实他是吃软饭上位的
1926年夏天,珠江边的晚风带着湿热的暑气,蒋介石望着眼前六万士兵——这些年轻的面孔期待着明天,而他却连他们的军饷都发不出来。
1926年夏天,珠江边的晚风带着湿热的暑气,蒋介石望着眼前六万士兵——这些年轻的面孔期待着明天,而他却连他们的军饷都发不出来。
查考过往“海上闻人”的发迹史,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:生于清末,成于民国,背井离乡,穷则思变。他们除了本身天资聪慧,发奋图强,商业禀赋与政治嗅觉兼备,颇为看重金融角色的体验,尤其善于利用和编织社会关系网络,在旧秩序冰消瓦解而新秩序尚未构建的乱世关头,最大程度地发挥
就这一声,把我拉回老早的年代——乾嘉年间小船从甬江划进黄浦江,爷爷辈挑担落户,一百万人悄无声息成了上海人。
1936年,蒋介石的外甥前往上海处理事务,照理说,凭借他的身份,上海的任何一位官员、商贾乃至黑帮成员都会对其有所礼让。